林伯强:中国碳中和视角下,如何发展CCUS技术︱能源思考

现阶段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将从弱减排逐步向强减排过渡,CCUS技术的总体定位应是利用带动封存,政策驱动商业;技术研发做储备,运输网络是基础。成本与投资高昂、商业化模式不明晰、项目示范经验缺乏、政策法规体系和金融机制不完善是未来CCUS技术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的技术突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中国火电的规模和利用小时数。气候变化问题正从科学认识转变为政治承诺和具体行动,未来碳排放控制将逐渐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和能源转型的紧约束。在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框架下,中国不可能完全抛弃自己的煤炭资源优势,而是需要为庞大的煤基能源产业寻找顺应潮流的出路。中国从化石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结构向低碳多元供能体系的转变依赖于CCUS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支撑经济发展、应对气候变化与保障能源安全的多重目标下,CCUS技术是基于特定国情禀赋实现中国大规模深度减排的必然选择。通过厘清碳中和愿景下CCUS技术发展的中国意义,并结合中国煤基能源产业与CCUS技术耦合发展分析,本文从政策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三个维度对CCUS技术未来在中国的应用前景与挑战进行研判。结果表明,中国在CCUS的各个环节都已经具备成熟的技术,下一步发展在于如何对不同的技术进行商业化转变。从经济可行性方面而言,随着技术的突破以及规模效应、集聚效应的产生,未来CCUS的成本将会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此外,二氧化碳利用技术的不断成熟使得其所带来的收益已经能够覆盖一部分成本。因此,CCUS技术应用最关键的因素取决于政策的可行性。未来,中国可能需要以强制性的政策驱动CCUS的发展,明确技术融资手段,对相关企业进行补贴激励,并在提升参与度方面采取实质行动。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林伯强 ?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及时联系本站处理)

发布日期: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